热线电话:400 004 5158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浦园“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张江黄浦管委〔2021〕3号

各管委会成员单位、各街道、张江黄浦园企业服务中心: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浦园“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区政府和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张江高新区黄浦园管理委员会

 2021年12月22日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浦园“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上海“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助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推动黄浦区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发展,把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浦园(以下简称“黄浦园”)打造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特色科技产业承载区,依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和《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效

    1、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一是研究创新机构不断增加。“十三五”以来,园区新增国家重点实验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4家、研究院所12家。二是研究创新成果快速增长。2020年园区专利申请数4495件,较2016年增长467%。其中,发明专利数1694件,较2016年增长714%。2020 年获得张江专项发展资金立项项目65个,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高达51.3万元,在张江高新区22园中位列前25%。

    表1:“十三五”以来黄浦园研究创新机构变化情况表

机构名称

2015年数量

2020年数量

新增数量

国家重点实验室

0

1

1

国家工程实验室

0

1

1

省级重点实验室

10

13

3

企业技术中心

6

6

0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5

6

1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7

3

工程研究中心

0

2

2

外资研发机构

2

2

0

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0

4

4

研究院所

1

13

12

    2、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一是双创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园区参与制定实施了《黄浦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扶持办法》、《黄浦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双创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出达到4648万元,科技专项资金支出由2016年的1885万元增加至2019年的3434万元,增长82%。二是双创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十三五”以来,园区先后推进“重大疾病代谢表型分析共性分析技术服务平台”、思南路“医学产学研基地”、“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大双创项目建设。新增省级及以上资质检验检测机构1个,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2个,创业风险投资机构5个。

表2:“十三五”以来黄浦园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变化情况表

机构名称

2015年数量

2020年数量

新增数量

省级及以上科技孵化器

2

2

0

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

0

2

2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1

1

0

省级及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

1

0

省级以上资质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2

3

1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

0

5

5

   3、科技企业发展不断加快

   一是科技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以来,园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家,新引入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共计123家,“四上”企业数共计558家。二是科技企业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园区772家参加统计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2.3亿元(净利润82.45亿元),较2016年增长25.8%。10家优质科创企业被推荐进入区科创板上市培育库。

表3:“十三五”以来黄浦园引入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表

序号

公司名称

所属500强企业名称

1

趣研(上海)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RESEARCH   NOW PTE.LTD.

2

甲骨文金融服务软件(上海)有限公司

Oracle   Financial Services Software Limited

3

海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ARKAL   PLASTIC PRODUCTS ACS LTD.

4

恩梯梯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NTT通信株式会社

5

昊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华青环球有限公司

6

东洁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7

珂茜芙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PAZZINI   INVESTMENTS LIMITED

8

格洛柏美容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盖娅生活国际有限公司

9

百威英博(上海)啤酒销售有限公司

百威英博投资有限公司

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11

日铁龙利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NIPPON   STEEL&SUMIKIN TEXENG.CO.,LTD.

12

百康饮料(上海)有限公司

PEPSICO   DAIRY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

13

眼力健(上海)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

AMO   Regional Holdings

14

上海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OTIS   Eleva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15

雯福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Fusion   Packaging I,L.P.

16

上海百安数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ianz   SE

17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Carrier   Asia Limited

18

圣戈班(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SOCIETE   DE PARTICIPATIONS FINANCIERES ET INDUSTRIELLES

19

安态(上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Aetna   International Inc.

20

百威英博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InBev   Belgium S.A.

21

丰田汽车租赁(中国)有限公司

丰田金融服务株式会社

22

华特迪士尼英语培训(上海)有限公司

WALT   DISNEY ELL HOLDINGS,LLC

23

上海中海海轩房地产有限公司

大利企业有限公司

24

上海铁洋多式联运有限公司

克拉维有限公司

25

开利空调冷冻销售(上海)有限公司

Carrier   Hong Kong Limited

26

圣戈班舒贝舍暖边系统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Saint-Gobain   (China) Investment Co.,Ltd.

27

特易购采购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TESCO   OVERSEAS INVESTMENTS LIMITED

28

道达尔石化(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9

世尊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株式会社Credit Saison

30

建银国际(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建银国际(上海)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4、园区产业能级日益提升

   一是高端服务经济稳步发展。2020年园区参加统计的各行业企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9亿元,较2016年增长34.7%。科技金融、文化创意、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宏慧•盟智园内多家金融科技企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二是园区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园区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184.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3.5%。人均增加值41.1万元,在张江高新区22园中处于前25%的水平。实际完成税收258.89亿元,单位土地面积税收高达37.7亿元/平方公里,在张江高新区22园中处于前25%。

20211222090316179001.png 

图1:黄浦园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图

    5、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一是城市更新不断加快。“十三五”以来,园区开展了世博浦西园滨江绿带景观、亲水平台景观和灯光提升工程,北京东路地区亚龙五金商城、科技京城赛格电子市场转型工程,外滩区域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工程,转化医学大楼(大科学设施)建设工程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二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备。截至2020年,园区拥有2所重点高中、2所国际学校、20所中小学等教育设施;4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6家专科医院与其它级别医院;4家博物馆、2家体育馆、7家展览馆等26个大型文体场馆。公共配套设施品质数量,在张江高新区22园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存在问题

    1、科技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园区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投入动力不足,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在张江高新区22园中处于中下游水平。产学研合作机制缺乏有效粘合,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与研究院所缺少有效对接合作。

    2、科技创新资源有待进一步集聚。园区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外资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不足,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较少,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数量较少。

    3、资源禀赋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园区金融及专业服务业发达,但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新型研发机构等较少,技术研发对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有待提升。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演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或将面临深度调整。按照国家战略部署,上海提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发展要求。面对上述国内外发展环境,张江黄浦园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具体如下:

    1、从国际看——科技回归都市、新兴产业革命等全球科创形势,给张江黄浦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当前以5G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为首的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不断演绎,科技回归都市趋势愈发明显。纽约硅巷、伦敦科技城等都市核心区,依托优越的区位、丰富的人才、高端齐全的生活配套,以及金融、商贸、专业服务等丰富的新兴科技应用场景,已成为科技人才和新兴科技产业孵化的集聚地。“十四五”期间,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将为黄浦园发挥对外开放程度高、区位优势明显、配套品质高端、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吸引集聚金融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全球顶尖科技资源,服务上海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先机,提供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从国内看——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等国家发展方略,向张江黄浦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由于汇集了全国近1/3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4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超过24万亿元的经济市场,可以为黄浦园联合长三角区域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开展金融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优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将在自贸区新片区探索实践。黄浦园可以将自身专业服务发达、高端人才集聚优势,与自贸区优势联动,营造国际化的科创氛围,强化国际科创合作交流,发展涉外创新经济,为打造上海科技对外开放重要承载区,提供有力支撑。

   3、从上海看——强化四大功能、做强五型经济等上海城市战略,为张江黄浦园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未来五年,为完成好党和国家交付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上海将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做强做优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更好为全国科创发展大局服务。“十四五”上海发展战略,为黄浦园发挥金融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科创服务等领域比较优势,加快提升科创资源配置能力、技术创新策源能力、产业价值链掌控能力、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服务上海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4、从黄浦看——“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等黄浦发展目标,对张江黄浦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服务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实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末,黄浦区将“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然而对标纽约曼哈顿、东京都心区等国际大都市核心城区,黄浦在全球科创服务功能打造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全区“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黄浦园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全球科创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集聚发展金融科技、健康服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深化智能应用,持续提升园区科创国际竞争力,努力代表国家、上海参与更多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

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服务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张江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黄浦园区位条件优越、人才资金密集、信息场景丰富、营商环境一流等优势,加强科技与金融、商贸、文旅等跨界融合,聚焦金融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科创服务等领域,以产城融合为理念、以产业渗透为特色、以链接全球为特征、以创新策源为宗旨,力争打造成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核心园、上海世界级创新中心开展全球科创资源配置的先行园。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把科技创新摆在黄浦园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区位优越、营商环境一流等优势,加快集聚科创人才、风投资本、科研成果等创新要素。加大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环节扶持力度。加快集聚总部型、平台型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健康服务、金融科技等创新经济。

    ——坚持绿色低碳,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持续深化园区绿色生态建设,推广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新兴节能技术应用,推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节能改造,引领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减排降碳发展,打造中心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科技园区。

     ——坚持人才为本,把科技创新人才作为黄浦园发展的第一要素。发挥园区产城融合、环境宜居优势,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吸引集聚全球高端创新创业团队。进一步加大科创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功能作用,重点选拔培养发展潜力大、成长性高的科技创新人才。

    ——坚持联动融合,把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作为园区的重要策略。充分发挥园区优势,联动临港新片区及漕河泾园区等张江兄弟园区,引导企业合理布局研发和生产。加快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商贸、文旅、健康等传统行业,加强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探索,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球视野,把提升国际科技合作与影响力作为突破重点。充分发挥园区开放程度高、国际氛围浓等优势,加快引进一系列国际科创载体平台,推进创新资源配置全球化、科技研发全球化、科创服务全球化,进一步融入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全面提高园区科创国际化水平。

(三)实施路径

    “十四五”期间,为将黄浦园“打造成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核心园、上海世界级创新中心开展全球科创资源配置的先行园”,应结合园区特点,按照以下路径积极推进:

    1、以“创新策源”为宗旨,进一步打造引领型科技园区。引进集聚外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研发机构。围绕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平台,承接国家、上海重大科创项目,争取国家和上海市重点科技奖项,推动园区发明专利有效持有量逐年提升,技术合同交易额持续增加。

    2、以“产业渗透”为特色,进一步打造复合型科技园区。加快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深入推进金融、零售、商务、健康、文旅等新兴技术深度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加快形成科技与金融、商贸、文旅、健康等行业领域融合创新的发展格局。

    3、以“链接全球”为特征,进一步打造开放型科技园区。引进国际顶级研究学会、杂志期刊、学术机构等社会主体;建设国际实验室、国际科创服务平台;吸引一批全球科创人才团队和科技研发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支持科创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4、以“产城融合”为理念,进一步打造城区型科技园区。进一步优化居住社区公共绿地、运动健身等配套设施,增加和完善长租公寓、高端住宅布局。进一步提升园区土地利用强度,复合土地空间功能,丰富国际学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环境。

(四)发展指标

   “十四五”期间,为服务张江高新区和黄浦创新发展,参照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制定发展目标如下:

表4:“十四五”主要规划目标指标


指标

单位

张江22园中游水平

2025

属性

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

园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

%

/

6

预期性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

5

预期性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

/

提高50%

预期性

亿元楼宇数量


30

预期性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

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

4337.3

5400

预期性

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

280.6

281

预期性

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数


30

预期性

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

万元

18.8

55

预期性

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

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

1

5

预期性

人均增加值

万元

35.9

45

预期性

国家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数

1

4

预期性

万人拥有的上市企业数量

0.57

0.6

预期性

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

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员工占从业人员的比例

%

1.6

2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营业收入比例

%

2.9

4.5

预期性

技术服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

%

3.5

6

预期性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业人员数增长率

%

3.8

12.8

预期性

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

%

7.7

12.7

预期性

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

%

0.9

10

预期性

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13

0.051

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一)科技创新策源力提升工程

    1、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级

    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扶持。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提升R&D经费支出规模。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科研平台等主体,开展行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进一步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市科技创新项目。

    集聚科技领域研发企业。瞄准临床转化、智能投顾、特种装备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研发企业。鼓励支持研发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加大龙头型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集聚独角兽科技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研发企业。吸引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园区设立研发总部。深入推进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培育库建设,大力支持企业申请科创板上市,集聚一批拟上市研发企业。

   2、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创新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方式。鼓励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设立符合黄浦产业发展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从事战略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改革科研经费支持和管理方式,适当放宽国有资产份额比例要求,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员工持股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依章程管理、综合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与各类主体合作。鼓励新型研发机构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引进全球知名科研团队和优质创新研发成果。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全区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开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助推企业自主创新和行业技术进步。

   3、积极推进关键技术研发突破

   深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研发平台建设。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主体市场化、管理机制现代化的研发平台建设。探索联合长三角科研机构,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融合创新等领域,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新认定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升级完善。

   支持转化医学、特种装备机器人等领域技术研发。鼓励研究机构建立与医学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干细胞、临床转化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支持研发主体申请BTD、RMAT、PRIME认定。鼓励研发主体推进国内首仿化学药物、首款生物类似药等新药率先上市。深入推进“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国内外合作,加快AI+特种机器人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突破。

   4、加快优质科研成果转化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支持与临床资源粘合度高的各类医药研发服务机构,组建园区临床医学服务企业联盟,打造聚焦医疗临床项目的开放共享转化平台。鼓励园区科技企业、机构“走出去”,在海外先进国家与地区设立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国际合作直通车。鼓励各类主体开办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双创孵化平台。

   多措并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采用政府首购、订购、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创新采取资金奖励、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园区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探索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科研机构协同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研究与市相关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发起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联盟、实验基金,推动优质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

(二)产业高能级集聚壮大工程

   1、集聚发展健康服务产业

   着力做强药物器械贸易。进一步吸引一批国内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的地区总部、贸易总部落户园区。支持园区品牌连锁门诊、医疗相关服务机构等在黄浦升级设立地区总部、管理中心。鼓励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开展跨省布局、扩大跨国采购和医药商品进出口规模。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先发优势,加速药物器械贸易行业并购整合,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支持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举办药品器械流通领域专业展会、行业论坛等活动,促进药品、医疗器械贸易。

   加快做大临床医学转化。全力推动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吸引全球健康医疗机构亚太分部落户园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转化医学中心。支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转化医学研究和健康成果产业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联合单位的生物科技研发产业链,鼓励发展合同研发(CRO)、现场管理组织(SMO)等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积极做优高端医疗服务。鼓励引进外资医疗机构、建设中外合资医院,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立高水平、国际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专科医疗集团。支持一批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创新智慧健康服务,鼓励探索运用穿戴式植入式智能设备等,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培育一批移动医疗服务品牌。引导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等中医机构集聚发展,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品牌。大力支持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整合行业资源,构建检验检测产业生态圈。

    2、引领发展科创服务产业

    大力推动金融科技集聚发展。发挥外滩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培育和集聚一批移动金融、智能投顾、保险科技、区块链应用、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核心领域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鼓励持牌金融机构、大型科技企业设立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创新实验室等新型金融科技研发机构,为金融业务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场景搭建、引流赋能等服务。加快北京东路更新改造,建设创新创业孵化集聚区,重点引进金融科技相关企业项目,形成金融科技产业链。

    加快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实施“人工智能增能计划”,着力打造AI+金融、AI+零售、AI+商务、AI+健康、AI+文旅等深度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在园区内集聚发展,围绕北京东路“海派智谷”、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着力引进一批芯片设计制造、人机交互、智能硬件、物联感知等科技企业,加快可穿戴设备、5G+机器人等应用体验展示馆建设,着力打造国内顶尖的智能科技产品研发、发布、展示和体验街区。

    鼓励支持科研服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研发设计机构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装备等领域的设计研发服务业发展。聚焦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等科研服务领域,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科研服务机构。通过科技创新券等方式,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提供优质价廉的专业化服务。

    3、融合发展特色服务业

    赋能发展文旅服务业。进一步挖掘利用园区内优秀历史建筑、世博浦西园、江南智造园等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结合应用全息影像、5D光影展示、VR场景等科技,打造新型文化旅游体验业态,提升园区文化旅游竞争力。发挥八号桥、田子坊、卓维700等文化创意园区集聚优势,聚焦创作、传播、展现等文化创意产业环节,加大新技术融入力度,发展电子竞技、动漫制作等,推动文化引领服务业品质提升。

   拓展发展专业服务业。鼓励专业服务机构设立科创企业服务机构平台,为有潜力的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进一步集聚全球顶尖专业服务机构,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园区专业服务机构集聚优势,积极为长三角各类科技企业、研发机构、科研院所提供法律咨询、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

   创新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在南京东路等人流密集商业街区,进一步丰富高科技产品体验展示业态,营造世界级商业街区科技氛围。加快推进南京东路等地区新兴技术深度应用场景试点示范,积极打造数字消费、数字生活、数字时尚场景,形成一批特色商贸场景经济示范项目。积极推动数字贸易、技术贸易等服务贸易领域创新发展,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贸易发展新优势。

(三)科创国际影响力扩大工程

    1、集聚全球顶尖创新资本

    加快推进风投企业集聚地建设。发挥金融主体集聚优势,加快推进北京东路更新与南外滩建设,引进一批全球知名风险资本、私募股权等投资企业及总部。探索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峰会。鼓励成立公益性天使投资人联盟等平台组织,培育壮大天使投资人群体。支持风险投资机构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开展投贷联动等新型业务模式。

    2、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人才

    实施积极开放的引才举措。积极落实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探索实施园区引才激励计划,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引进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创新“候鸟专家”“双休人才”等柔性引才机制,引入“社团推荐”“以才荐才”“人才自荐”等人才推荐新机制。大力实施“海聚英才”工程,积极培育引进海外高峰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集聚核心技术人才,打造全球性人才高峰,提升园区企业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

    实施积极主动的育才措施。持续支持申报黄浦区领军人才选拔培养,鼓励支持园区优秀人才报市级及以上人才项目。积极对接国家和市青年人才计划,研究制定专门针对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重点选拔培养发展潜力大、成长性高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园区内博士后人员申请“超级博士后”计划。鼓励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开展专业领域的人才联合培养与培训,对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科创人才给予稳定扶持。

   3、汇聚全球科研信息资源

    加大科技峰会、期刊杂志扶持力度。对标陆家嘴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完善筹办运营机制、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展示全球最新成果,持续提升“外滩大会”、“健康中国思南峰会”等科技论坛峰会全球影响力。鼓励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主题论坛、行业峰会、竞技大赛等主题活动,推动全球重要科研项目成果信息在园区交汇。争取市级部门支持,将科技领域国际顶级杂志、期刊、学术机构等社会主体优先导入黄浦,鼓励其在黄浦园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汇聚全球科技信息。

    探索建设离岸实验室、国际科创服务平台。试点建立“国际实验室”、“国际研发中心”等国际创新平台,促进全球优质科研项目在园区申请专利及转化。引导科技服务骨干平台通过兼并、重组等途径集聚优质资源,构建国际化科创服务平台,开展全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鼓励联合海外科创服务机构,共建一批国际化科技成果转移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汇聚全球优质科研项目信息。

    4、深化国际科创合作交流

    进一步引进集聚外资研发总部。充分利用进博会等平台作用,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依法保障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总部,推动外资研发中心融入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共创共赢。进一步加强政策服务,推动制造业外资企业在沪拓展总部功能,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在黄浦园开展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科创合作。搭建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海外研发,打造全球化研发创新网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投资国际科研项目,通过跨国科研提高自身创新实力,增加欧美日等国家专利授权数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的科创企业,利用跨境电商等平台,开拓国际市场,提升高新技术产品与技术服务出口额。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工程

    1、提升要素支撑服务能力

    强化创新人才服务支撑。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将优质、合规的市场化租赁房源纳入区级人才公寓供给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人员的落户支持,持续提供医疗绿色服务通道等保障服务。加快建立核心产业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强化人才数据支撑,探索建立人才发展监测评估机制。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撑。鼓励商业银行在园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开展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贷款等业务。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风险损失补偿。组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引进战略投资、上市融资等服务。进一步扩大企业申请微贷通、履约贷、小巨人贷等科技信贷产品规模。力争先行先试CDR(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机制。

    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实施专利奖励资助政策,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推动知识产权保险、质押融资等项目落地,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规范和优化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工作,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

    2、加强科创空间承载能力

    加快完善北京东路、世博浦西园等地区科创功能。加快北京东路地区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区域“科创、文创、金创”功能,进一步凸显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展示、体验等核心功能,推动北京东路“苏河南岸·海派硅巷”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创新发展标杆示范。深入推进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建设使用,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完善产业用地配套,聚焦软件信息服务、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引进集聚一批总部企业、平台企业,打造数字经济创新总部集聚区。

    积极推进众创空间、产业基地等载体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行模式,支持孵化载体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推动科创载体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鼓励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等存量资源,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载体。加快改造和利用第九人民医院周边等空间资源,建设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环医院科创中心,打造转化医学“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高标准推进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建设,力争成为国内最高、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医疗健康领域“新硅谷”。 

    3、强化绿色智慧发展能力

    全面深化园区智慧应用。加快推进智能物流、生鲜冷链、新能源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引领的智能网络、新型物联网、光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无线网络公共场所覆盖率和光纤可接入率,构建“数字黄浦园”。鼓励园区各分园、社区楼宇布局多样传感器,提升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北斗导航定位等技术,加快园区三维立体感知网络平台建设,促进空间信息和时间数据信息的融合共享,以智慧化、可视化的方式管理园区空间及公共设施,及时掌握空间与设施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实时、高效、智能的园区管理治理。

    持续推进绿色园区建设。积极落实环保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和泵站改造、清洁能源使用和扬尘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监测和调查评估。全面深化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促进绿色消费,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进楼宇、园区节能改造和建筑节能,不断降低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公园、绿地精品化建设,积极开展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提升园区生态环境面貌。

    4、增强产城融合协同能力

    完善国际化生活居住配套。加快推进老旧社区改造提升,强化科研、生产、商务功能有机组合,建设生活设施完善、社交接触频繁、创新创业活跃的新型“科技+产业+生活”社区。支持已建社区顶层打造社区公园、社区农场、社区球场、社区健身场等公共休闲空间。对标国际优质社区,进一步提升社区设施配置标准,布局更多咖啡馆、小剧场、婴幼儿托管、学龄儿童托管等配套。

   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支持物业管理等相关主体优化园区和商业商务综合体附属设施,增加公共绿地、休闲社交广场等配套,创造适合双创人群交际的新型空间。进一步提升园区教育设施品质,新增一批重点高中、初中小学、国际学校、双语幼儿园等高端教育设施。持续优化园区医疗卫生设施,新增一批国际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健全园区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加养老床位数量,满足养老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统筹协调

    确立由上海张江高新区黄浦园管理委员会牵头的领导机制,推进相关规划及政策有效实施。强化对年度计划执行和重大项目安排的统筹分解,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明确工作责任、推进实体运作,统筹协调推进园区科技创新发展,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建议,保障各项目标顺利完成。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社会团体重要作用,共同推动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二)丰富科创政策供给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出台科创人才、金融科技、科创载体、科创平台(机构)等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规定,研究探索公共数据开放应用管理相关办法;鼓励实验室开放、仪器设施共享、数据资料共享、研究人员流动。支持进一步落实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研体制改革,扩大研究机构在科研活动中的选人用人、成果处置、编制使用、职称评审、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引导落实国有企业创新考核激励制度,扩大国有科技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

(三)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将规划主要发展任务实施情况纳入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绩效评价与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向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报告规划实施情况。积极开展产业发展调查统计研究,完善部门数据共享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对重点产业集聚区和重点行业的统计评价监测工作,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研判。健全规划实施的检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与跟踪分析,为规划动态调整和顺利实施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和信息举报制度,鼓励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监督规划实施。

(四)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张江黄浦园企业服务中心园区载体作用,制定政策清单和服务清单,方便企业获取政策,获得一站式服务。探索政企协作新模式,建立健全政企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加强与招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信息共享,及时协调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全面提升园区服务效率与水平。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承担政府科研项目,鼓励国有企业吸纳民营资本,建立创新联合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业务流程创造性、革命性、系统性重构再造,最大限度压减园区科技企业办事环节、时间、材料、费用。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9128号